
兒童注意力不全過動症

何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?
它是一種兒童行為異常疾患,在7歲以前就有症狀出現。可察覺的平常行為表現有活動量過高、持續度差、注意力不集中且容易分心、在學業或其他活動上,無法注意細節,經常粗心犯錯和衝動控制差。因上述之現象,導致兒童在日常生活、課業學習、人際互動等方面出現適應學習上之問題。
發生病因
目前尚無確定之單一因素,以下為目前所知相關的因素
- 遺傳因素:先天中樞神經系統發展遲緩或不成熟。
- 神經生理因素:神經傳導物質調節異常。
- 大腦額葉功能障礙。
- 妊娠級分娩期間之併發症:母親毒血症、子宮出血、生產期間腦部缺氧、早產或核黃疸等。
- 頭部外傷:感染(腦炎、腦膜炎)、鉛中毒或嚴重脫水等。
- 社會心理因素。
盛行率
- 隨診斷標準不同而異,一般而言約3-5%之間。
- 男童發生率約為女童3-6倍。
主要特徵
- 注意力不集中
- 活動量高
- 衝動控制差
- 發病年齡在七歲以前
- 發生於兩種或兩種以上之場合
- 持續六個月或以上
相關問題表現
- 情緒困擾:抗壓性差
- 行為問題
- 學習障礙
- 知覺動作發展障礙
- 人際關係
- 缺乏自信、低自尊
- 低成就表現
- 緊張對立的親子關係
治療處置方針
一般而言可分為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:
藥物治療:
- 中樞神經興奮劑:利它能
- 抗憂鬱劑
- Clonidine
- 其他
非藥物治療:
- 個別/團體心理治療
- 行為治療
- 感覺統合治療
- 職能治療
- 親職技巧諮商
- 同時治療其他共存疾患及問題
預後表現
一般而言,隨著兒童神經生理的成熟與發展,青春期後症狀會有所改善。高活動量的特徵會最先改變。15-20%的個案,症狀仍會持續到成人期。
養育原則
- 了解兒童不知如何控制自己行為,並非故意或不聽話。
- 管教態度需一致,規則簡明易行。
- 與兒童談話或傳達指示時,宜明確簡單扼要。
- 作息定時規律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。
- 協助兒童適時適當發洩過盛的體力。
- 以正面鼓勵的教養態度替代打罵體罰。
- 即時讚賞鼓勵,建立兒童自信心。